隨著信息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電信網絡詐騙手段不斷翻新,老年人、企業工人、青少年等群體因信息接收渠道有限、防范意識薄弱等原因,成為詐騙分子的主要目標。為切實提升重點群體的反詐意識與能力,守護群眾財產安全,2025年6月至7月,泉州職業技術大學四實書院“澄心”反詐宣講實踐團聯合警方、社區、企業、培訓機構等多方力量,聚焦老年人、工人、小學生三大群體,開展了系列反詐宣傳實踐活動。
本次實踐旨在通過針對性的宣傳形式與內容,幫助三大群體識別常見詐騙套路,掌握“不輕信、不透露、不轉賬”的防騙原則,同時探索高校社會實踐與社會治理結合的有效路徑,踐行社會責任,為構建平安和諧社會貢獻青春力量。


圖 1圖為晉江市柑市村合照
一、實踐過程:分群體精準施策,創新形式落地見
(一)聚焦老年群體:方言傳情+案例入心,筑牢“養老錢”防線
老年人因對新型詐騙手段辨識度低、情感需求易被利用等特點,成為詐騙高發人群。實踐團聯合晉江市公安局內坑派出所,于6月26日至27日在柑市村開展專項宣講活動。
1.前期準備:警民聯動,精準備課
內坑派出所陳清池警官對實踐團成員進行集中培訓,分析保健品詐騙、冒充熟人詐騙、虛假投資理財等老年人高發案例,并結合近期助學金詐騙等新型騙術,共同制定宣講方案,確保內容貼合老年人生活場景。


圖 2圖為晉江市內坑派出所警官為實踐團成員培訓
2.現場宣講:方言溝通+情景模擬,打破認知壁壘
(1)柑市村干部用閩南語講解常見騙局,結合“學生考取南京大學后因申請助學金被騙”等真實案例,讓老人直觀感受詐騙危害;
(2)實踐團招募精通閩南語的成員,將詐騙話術翻譯成方言,用“上門推銷三無產品”“冒充子女借錢”等老人身邊的案例,詳解防騙要點;
(3)協助民警通過情景模擬還原詐騙分子的心理陷阱,強化“三不”原則,引導老人遇疑及時聯系子女或報警。


圖 3圖為柑市村村干部反詐培訓
3.調研支撐:精準掌握需求,優化后續方向
通過問卷調查發現,參與活動的老人中65歲以上占比近九成,40%為獨居或僅與配偶居住(詐騙高風險群體),35%無智能手機,依賴家人或社區獲取防騙信息。這為后續“一對一幫扶”“社區定期提醒”等形式提供了數據支撐。


圖 4圖為柑市村老人問卷調查
(二)關注工人群體:車間宣講+企業聯動,守護“辛苦錢”安全
企業工人因工作節奏快、信息獲取碎片化,易受“刷單返現”“虛假招聘”等詐騙影響。7月1日,實踐團聯合內坑派出所深入泉州遠光鞋業有限公司,開展“車間微宣講”活動。
1.企業訪談:摸清痛點,靶向發力
專訪企業負責人張清傳,了解到企業已與派出所建立聯動機制(民警定期培訓、人事部常態化宣傳),但存在“員工對反詐APP功能認知不足”“詐騙手段翻新快”等挑戰。針對工人“兩點一線”的生活特點,實踐團確定以“場景化案例”為核心的宣講方向。


圖 5圖為企業老板采訪
2.車間互動:一對一講解+問卷調研,貼近工作場景
(1)實踐團成員深入車間,結合工人易遇的“高薪中介詐騙”“冒充領導借錢”等場景,用通俗語言拆解騙局;
(2)開展問卷調查(38名受訪者),數據顯示:84.21%為制造業工人,34.21%曾遭遇詐騙,52.63%未使用國家反詐APP,63.16%所在企業未建立防騙制度。調研結果為后續“企業入職反詐培訓”“APP推廣”提供了明確方向。

圖 6圖為企業問卷調查


圖 7圖為泉州遠光鞋業有限公司合照
(三)守護小學生群體:趣味互動+啟蒙教育,播撒“安全種”
小學生因心智尚未成熟,易被“游戲皮膚詐騙”“冒充好友借錢”等手段欺騙。實踐團于7月7日至14日分別走進深圳村工會職工子女暑托班、小海豚培訓機構,開展“護苗反詐”活動。
1.內容設計:貼合認知,化繁為簡
指導老師帶領團隊梳理針對青少年的典型案例(如QQ賬號被盜冒充好友、游戲裝備虛假交易),將詐騙套路轉化為“動畫短片”“情景劇”“拍手歌”等形式,符合小學生認知特點。


圖 8圖為實踐團反詐宣傳培訓
2.現場活動:沉浸式體驗,強化記憶
在深圳村活動中,通過趣味動畫引入“電信詐騙”概念,用圖文PPT解析騙局,發放“反詐小手冊”(含防騙口訣、報警流程),一對一講解“游戲賬號交易陷阱”等案例;


圖 9圖為深圳村暑托班反詐宣傳
實踐團在小海豚培訓機構和晉江市中醫院暑托班,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讓小朋友們在玩樂中牢記安全意識以及反詐知識。活動現場實踐團成員創新授課方式,將專業的反詐知識轉化為生動有趣的“安全小課堂”,編創拍手歌(“你拍一,我拍一,陌生的話不輕信”),讓孩子在歡樂中牢記安全準則,為推動校園反詐教育走深走實提供有益探索,助力構建全方位的青少年安全防護體系。


圖 10圖為實踐團成員帶領小朋友學習拍手歌


圖 11圖為實踐團成員一對一與小朋友進行反詐宣講
實踐團聯合晉江市內坑鎮相關單位,在保利・世茂香檳云城小區舉辦“反詐集市進社區,安全知識入民心”的反詐安全游園會。活動以情景劇《掃碼的陷阱》還原詐騙場景,配合微宣講拆解套路。創意集市設多元互動環節:反詐拼圖拼防騙標語,飛行棋融入防騙規則,大轉盤和套圈區通過答題強化知識,貼心墻收集居民心得。現場還設小視頻拍攝區供居民傳播反詐內容,居民憑集章兌換反詐實用品。活動將知識轉為互動體驗,拉近與居民距離,強化社區反詐意識。


圖 12圖為實踐團成員表演情景劇《掃碼的陷阱》


圖 13圖為小區創意集市現場
二、實踐成效:多方受益,反詐意識顯著提
1.老年群體:從“疑惑”到“警惕”,防騙能力增強
活動后,多位老人反饋“知道了騙子的新手段”,表示會提醒家人警惕助學金詐騙;柑市村村干部評價“宣講接地氣,老人聽得進”,有效填補了老年群體反詐知識空白。
2.工人群體:從“忽視”到“重視”,參與主動性提高
遠光鞋業工人從最初的“疏離”轉為主動提問,84.21%表示會拒絕并舉報高薪中介詐騙;企業負責人表示將參考調研結果,加強反詐APP功能培訓與防騙制度建設。
3.小學生群體:從“懵懂”到“掌握”,安全意識扎根
孩子們能主動復述“不輕易給陌生人轉賬”“不透露密碼”等要點,部分學生表示“要教爸爸媽媽防騙”。小海豚培訓機構老師評價:“用孩子能懂的方式講安全,比說教更有效。”
4.團隊成長:從“理論”到“實踐”,綜合能力提升
成員在方言宣講、場景模擬、問卷調研中鍛煉了溝通與組織能力,深刻體會到“反詐不僅是知識傳遞,更是用真心換信任”,責任感與社會認同感顯著增強。


圖 14圖為“反詐集市進社區,安全知識入民心”的反詐安全游園會合照


圖 15圖為中醫院暑托班反詐宣傳合照
三、結語
本次實踐活動以 “青春賦能反詐,共筑平安防線” 為主線,通過創新宣傳形式、深化基層互動,實現了反詐知識傳播的實效性與感染力雙提升。反詐之路任重道遠,未來,“澄心” 反詐宣講團將繼續秉持 “澄心明騙,反詐致遠” 理念,聚焦青少年、中年人、老年人等重點群體,深入社區、村落、校園、企業等一線,創新運用短視頻創作、模擬演練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聯動多方力量構建 “警校社企” 協同機制,推動反詐宣傳常態化、精準化,用青春力量織密反詐防護網,守護好每一份 “錢袋子”,為守護群眾財產安全、助力平安社會建設持續貢獻青春力量。


圖 16圖為泉州職業技術大學“澄心”反詐宣講實踐團成員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