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域組隊,青春聚力鄉村振興
在第三屆“兩山杯”全國大學生鄉村振興大賽的實踐背景下,我們六位來自中國計量大學、溫州理工學院、四川音樂學院、北京城市學院、湛江科技學院和浙江農業商貿職業學院的成員跨越地域與專業壁壘,組建團隊奔赴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尚書干村,開展研學課程設計調研。短短數日的實地走訪,讓我們對鄉村振興的深層內涵有了更真切的理解。
研學設計:讓教育扎根田野
通過尚書干村傳統歷史文化結合習近平總書記梁家河知青歲月時光故事制定了關于中小學生研學課程過四關進階模式“秀才-舉人-貢士-狀元”模式,結合”讀主席書、悟領袖情、做共產主義接班人”系列活動,讓浙江乃至全國中小學生真正做到憶苦思甜,將愛國主義精神融會貫通。
走進尚書干村,感受“兩山”實踐魅力
尚書干村依山傍水,生態優美,白墻黛瓦的民居錯落有致,村道整潔,文化禮堂與中材藥展示館相映成趣。我們走村入戶,與村干部座談,聆聽村莊發展史:從曾經的空心化嚴重到如今依托“兩山”理念推動生態旅游與文化活化,尚書干村走出了一條以“靜美”取勝的振興之路。村民的熱情與對鄉土的認同感,成為我們設計研學課程的重要靈感來源。
用腳步丈量振興之路,以行動書寫青年擔當
在調研中,我們特別關注本地勞動實踐與教育融合的可能性。村里保留著傳統非遺中草藥香囊制作和農耕習俗,一位年過七旬的老匠人現場演示編香囊,動作嫻熟而專注。“以前沒人學,現在年輕人回來了”,她的一句話讓我們動容。這讓我們意識到,研學不僅是知識傳遞,更是情感連接與文化傳承的橋梁。
基于此,我們初步構想以“探秘綠水青山間的文化密碼”為主題,設計為期一天的沉浸式研學路線:上午開展開心農場勞動種植和非遺中草藥香囊制作,融合勞動與環保教育;下午組織“金榜題名”打卡框合影留念與紅色曲目大合唱,融入勞動教育與德育內容;并計劃引入AR技術,讓孩子們通過手機掃描打卡點解鎖村落歷史片段,增強互動性與趣味性。
此次調研最深的感悟是:鄉村振興不是單向的“輸入”,而是激發內生動力的過程。我們作為外來者,不能只做觀察者或規劃者,更要學會傾聽土地的聲音、村民的期待?鐚I協作也讓我們受益匪淺——理工科同學負責課程邏輯與數據支撐,藝術類成員注入審美與表達創意,教育學專業的伙伴則課程細分設計,真正實現了優勢互補。
走在傍晚的鄉間小路上,晚風拂面,我們更加堅定了一個信念:青年學子走進鄉村,不僅是為了完成一項比賽任務,更是為了在實踐中理解中國、服務社會。這份調研心得,是我們對尚書干村的致敬,也是我們投身鄉村振興的初心見證。
三下鄉推薦